鲸融网_赋能企业成长-官网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正式启动 55个品种发起竞位赛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正式启动 55个品种发起竞位赛】7月15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公告,启动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企业填报时间为2025年7月16日至2025年7月31日16:00。

社论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释放更多增长空间

【社论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释放更多增长空间】推动城市工作重大转变的,还有一点重要背景,就是房地产形势发生了巨变,即供求关系重大变化。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房地产就是城市经济的发动机或引擎。房地产扩张带动土地出让和地价扩展,地方靠卖地收入或土地作价,推动城市基建、新区扩张,即所谓的“外延式发展”和“摊大饼扩张”。住房市场化、货币化改革以来,这样的循环持续了较长的时间。尽管其带动了上下游、基建投资、区域开发等,但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下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上海布局建设多个未来产业集聚区 政府培育未来产业有何门道?

最近,“智脑工场”孵化器在上海类脑智能未来产业集聚区建成,首批企业即将入驻。“类脑智能的创新生态还不完善,我们公司要依托孵化器和集聚区,实现协同创新和资源集聚。”时识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乔宁说。这位海归博士后创立的企业,将在杨浦区研发类脑视觉感知技术,把产品推向消费电子、具身智能等领域。今年4月,以长阳创谷为核心的类脑智能未来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

国常会:加快破解制约国内大循环堵点卡点 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做强国内大循环重点政策举措落实工作,听取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初步整改情况的汇报,听取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情况的汇报,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的决定(草案)》。会议指出,做强国内大循环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

7月机构密集调研业绩预增标的

【7月机构密集调研业绩预增标的】7月以来机构调研上市公司热情不减,适逢中报业绩预告、快报密集出炉,多家上半年业绩预增标的成机构调研“心头好”。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共有近400家上市公司接待机构调研。从基本面看,国城矿业、*ST铖昌、豪鹏科技、中润资源、东瑞股份、晨光生物等多家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逾100%或实现扭亏为盈。从整体行业分布情况看,7月以来机构调研的上市公司较为密集地分布在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子等行业。就后市投资机遇而言,CXO(医药合同外包服务)、人形机器人、英伟达产业链等方向受到机构关注。

韩国股民扫货中国资产 今年以来成交额超54亿美元

【韩国股民扫货中国资产 今年以来成交额超54亿美元】财韩国投资者正在加速配置中国资产。根据韩国证券存托结算院(KSD)的最新数据,截至7月15日,今年以来韩国投资者对中国内地与香港股市的累计交易额已超过54亿美元,中国市场成为韩国股民的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仅次于美国市场。相较于偏好核心资产的欧美机构资金,韩国投资者紧跟市场热点。在港股市场,小米集团-W、比亚迪股份等科技龙头成为主要吸金标的;二次上市的宁德时代以及潮玩龙头泡泡玛特也受到韩国资金的青睐。A股市场中,华夏中证机器人ETF成为韩国投资者配置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重要通道。

险资调研图谱:高股息与科技成长成关注重点

【险资调研图谱:高股息与科技成长成关注重点】今年以来,险资密集调研上市公司,为中长期投资蓄力。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险资(包括保险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今年以来合计调研A股上市公司超9800次,涉及超1400家公司,高股息和科技成长板块是其关注的重点。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险资关注高股息资产以期获取长期稳定收益,匹配负债端需求。同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险资聚焦科技成长板块,以期提升收益弹性。

机构排兵布阵 结构性机会成市场共识

【机构排兵布阵 结构性机会成市场共识】近日,仕佳光子、东方生物、迈威生物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因回购等事项披露了最新的前十大股东情况。金梓才、万民远、金笑非、陆彬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的调仓操作浮出水面。此外,巴克莱银行、瑞银、摩根大通证券等多家知名外资机构近期频频加仓A股上市公司。2025年已步入下半场,市场迎来关键时间点。有业内人士预测,一方面决策层预计进一步强化科技自立自强与消费提振的战略导向,金融货币政策也会保持宽松态势;另一方面,部分半年报业绩预期显著提升的行业值得重点关注。

大爆发!飙涨1000%!

今年上半年,在免签朋友圈扩容,以及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退税政策的推动下,“ChinaTravel”继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由常规的打卡式观光向解锁多样中国、体验多样中国而转变。在北京秀水街,几辆载着外国游客的大巴车停在门口,游客们成批走进商场选购商品。一家工艺品店里,几位来自挪威的游客正在选购茶杯。这是她们第一次来中国旅行,到秀水街购物,他们留出了一天的时间。

上海硬科技孵化器逆袭全球创投寒冬 瞪羚独角兽涌现的“核爆力”来自哪里

日益谨慎的投资者,陡然上升的创业门槛,愈发宽阔的“死亡谷”——海外创业圈似乎正在感受一场寒风。但在上海,以启动高质量孵化器建设为标志,一批硬科技“种子”正在享受“温室效应”。自2023年11月起,上海聚焦大模型、光电量子、人形机器人等前沿赛道,分两批启动建设了12家高质量孵化器,目前在孵企业超300家,估值超亿元的有36家,创业融资和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升温。